11月15日至17日,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FY-3卫星项目办的精心组织及中国试飞院的大力配合下,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湿度计在云南思茅试验场实施了第三次校飞试验。这是继顺利完成青海湖和敦煌试验场校飞之后,进行的第三次也是进场前最后一次校飞试验。
新型星载遥感器的航空校飞试验是卫星发射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风云三号卫星将于2008年上半年发射,由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制的微波湿度计是风云三号卫星的主载荷之一,也是我国首台探测大气湿度垂直分布的星载毫米波辐射计。云南思茅地区的森林、植被覆盖率高,具有结构稳定、人类活动少等优点,可作为微波和光学遥感器的辐射校正场。微波湿度计共飞行了两个架次,11月15日进行了150GHz频点的飞行试验,17日进行了183GHz频点的飞行试验。两架次有效飞行时间8小时,共获取微波湿度计10976条扫描线数据。飞行试验期间微波湿度计功能正常,性能稳定,获取了思茅地物、大气云团等毫米波辐射图象,实验数据有效。
试验期间,空间中心领导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FY-3卫星项目办、中国试飞院和微波湿度计课题组共同组成的校飞试验队进行慰问,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支持。
根据中国气象局和航天八院FY-3卫星项目办的要求,为期近两个月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微波湿度计航空校飞试验,在全体参试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现已顺利完成了卫星进场前的全部航空校飞试验任务,获得了大量的有效科学试验数据。
FY-3卫星微波湿度计的三个校飞试验场,涵盖了水体、陆地、森林植被以及大气等具有代表性的地物目标,获取了相应频段的地物微波辐射及大气湿度信息,了解了FY-3微波湿度计对大气湿度信息的响应,获取了微波湿度计的模拟数据集,对分析地气系统微波辐射的响应特性,开展大气湿度廓线反演算法研究和应用试验,分析算法的可靠性,为卫星入轨正常运行后能尽快利用卫星数据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校飞试验过程中,微波湿度计工作稳定,验证了仪器的功能、性能及关键技术,达到了验证功能及了解性能的实验目的,为2008年顺利发射风云三号卫星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