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柄哗哗作响的飞叉在郑怀贤手中舞动起来时,柏林奥运会现场的观众又一次发出尖叫,任凭它在臂、腿、背上转圈翻滚,起、落、转、合,但始终不离开郑怀贤的“手心”。当年那些外国人将郑怀贤的独门功夫称为“魔术与杂技”,并认为他身上有磁场,还请人用仪器检验,在发现他只不过穿一身普通装束后,他们更加惊叹,认为郑怀贤必定有什么魔力。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其实,飞叉的表演技巧性很高,表演时不能用手握叉,任凭它在臂、腿、背上转圈翻滚,这就需要运用肌肉的紧张或松弛和用力的大小,来调整飞叉的重心和速度,控制飞叉的起、落、转、合。而且还可以做出许多花样,如抡高、踢高、“怀中抱月”、“过桥”等。一方面要求表演者要勤学苦练,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天分,能够“拿”得住飞叉。
曾是杜月笙贴身保镖
郑怀贤的老家离天津不远,1897年生于现在的河北省安新县。1923年,郑怀贤经魏金山先生介绍,拜在孙禄堂老先生门下学习形意、八卦、太极等拳种,从学四年,尤擅八卦拳。1928年,郑南下上海,经孙老推荐,在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术,期间一度成为杜月笙贴身保镖,遂享名江南。1936年,郑被选拔进近代首届国家武术队,作为表演项目参加柏林奥运会,其所表演的飞叉是当时最为轰动的节目之一。回国后,他被聘为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师,1938年随国术馆迁往成都,并兼任华西坝燕京大学武术教师。不久与朱国福、朱国祯、张英振、李雅轩等结拜为金兰兄弟。1946年,郑担任成都体育专科学校教师,以孙氏八卦拳的技击功夫享誉西南。郑怀贤一生最珍爱的三大绝艺则是孙氏八卦拳、飞叉、正骨。
给贺龙治伤第二天就好
1955年,贺龙元帅关车门时碰伤了右手拇指,于是把郑怀贤请到金牛坝招待所,郑怀贤捏探了伤处,说:“不要紧,明天就好。”说着,郑怀贤为贺老总进行按摩治疗。第二天,郑怀贤来看贺老总,贺老总高兴地说:“真的好了,一点儿也不痛啦!”郑怀贤为贺老总解开纱布,剥去敷药,贺老总的右手伤处红肿全消,伸屈自如了。贺老总问:“要多少钱?”郑怀贤说:“一角七分。”贺老总不信,说:“你别保守呀!”郑怀贤说:“不多不少,一角七分钱。”回到北京,贺老总摇晃着右手说:“我这手就是一个土医生治好的!”
1958年,郑怀贤创建了成都体育学院附属医院,担任院长,先后达23年之久。1960年,郑怀贤又创办了运动保健系和运动医学研究室,担任主任。他对中医骨伤科造诣很深,人称“骨伤圣手”,疗效如神。他还创制了“指针经穴按摩”,并摸索出55个新穴位。郑老先后编著了《正骨学》《伤科诊疗》《伤科按摩术》《运动创伤学》《实用伤科中药与方剂》等10余部著作,不仅在武术界有相当的名望,在中医骨伤科界也有极高的声誉,被后人尊称为“武医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