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日有关电器“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致癌”的报道,今天信息产业部出面进行了辟谣,称此说法系媒体误读。
“三洋与诺亚舟的问题在于没有按照《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将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标注,但这并不代表就会致癌,”今天,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体制改革与市场处处长黄建忠对比特网(ChinaByte)表示。
根据2006年2月28日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布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2007年3月1日以后生产的电子信息产品,必须在产品及包装上对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六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标识。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对铅、汞、镉等六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采取了“两步走”方式。第一步,在法规于2007年3月1日生效之日起,要求企业以自我声明的方式披露相关的环保信息;第二步,对产品实施严格监管,需要实现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或达到限量标准的要求,然后通过强制认证(3C认证)后才可进入市场。
“明年出台有关法规,将对有毒有害物质明确进行限量。”黄建忠透露,信产部正在制定《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将确定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指标、替代产品及实施时间。
他表示,目前执行的是第一步,企业按照要求在产品、说明书进行标识,只要按《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标识即可。
本月14日,北京市工商局首次发布电子产品污染物监测结果。结果显示,合肥三洋所生产的EM-2010EB1型号微波炉、诺亚舟新状元NP800学习机没有按照要求标明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名称和含量、环保使用期限,且存在重金属铅、阻燃剂多溴联苯、六价铬等三种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此报告遂被媒体解读为“三洋微波炉、诺亚舟学习机含有致癌物”。
此结果一发布,三洋和诺亚舟就纷纷喊冤。合肥三洋今日发布公告称,该款型号微波炉可能属于2007年3月1日前生产的产品,公司未进行环保标示。诺亚舟则表示,六价铬为吸入性、吞入性毒物,消费者如不误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